男女主角分别是扶苏蒙毅的现代都市小说《大秦,我成了公子扶苏文章精选阅读》,由网络作家“虫二”所著,讲述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故事,本站纯净无弹窗,精彩内容欢迎阅读!小说详情介绍:扶苏蒙毅是军事历史《大秦,我成了公子扶苏》中的主要人物,梗概:“此物,你去种在你家里的田里,记得要日常看护好。”扶苏指着书房里,几个鼓鼓囊囊的布袋,郑重说:“这布袋里装着的是我大秦的未来,关乎所有大秦百姓的肚子,你一定要万分上心。”“如何种植,如何培养朕已经全都写在了这份竹简上了,按照这上面所写的去做。”“贱民知晓。”躬着身子的张万,听到扶苏郑重的话,重重的点了点头。......
《大秦,我成了公子扶苏文章精选阅读》精彩片段
咸阳宫。
律法的颁布已经过去一月,扶苏已经收到了各郡律法普及的消息,举国欢腾。
百姓人人仰天长叹“好日子来了!陛下圣明!”
听着这些消息,扶苏笑着摇了摇头,这才是开始而已,往后大把的好日子等着你们呢!
自己算什么圣明,最多也就是一个明君。
扶苏心里不要脸的给自己安上了一个明君的称呼。
……
三日后。
扶苏看着摆在自己眼前十几张被打磨的异常光滑的圈椅。
心情大好,他娘的,终于不用跪坐了。
之前张万给自己打造了一张圈椅,被蒙毅、王绾、李昙三人看到了,一动不动盯着自己的那张圈椅。
眼里露出惊异,这是什么东西?造型怪异,看样子好像是坐在上面的?
这也怪扶苏,没有提前藏着这张大秦唯一的一张圈椅。
四人汇总整理法典的时候,被那三人看见了。
三人很是好奇,开口询问扶苏这是何物,扶苏也没有想太多,开口告诉三人圈椅是什么,有什么作用。
可不说还好,一说之后,三人都开始给自己提条件了……
条件就是法典颁布后,扶苏送给三人一人一张圈椅。没办法,答应吧。
就这样在四人汇总整理法典的时候,都开始争圈椅,享受过圈椅带来的安逸,几人都开始不想再继续跪坐着处理事务了。
就这样,三人你一时辰,我一时辰,轮流着坐……。
等了这么久,扶苏都快忘了自己让张万准备的十几张圈椅的事儿,今天张万求见,一时间没想起来,看到眼前摆放的十几张圈椅,这才想起来还有这事儿。
“来人,将这些椅子搬到麒麟殿里去。”吩咐了一声,让人将这十几圈椅给搬到麒麟殿里,所有上朝的大臣一人一张,谁都别争。
当然扶苏也没有忘记,自己答应蒙毅三人的事,一人一张圈椅。
“不错,张万,朕很满意,你还需要再给朕准备四张椅子。”
“贱民知晓。”
跪在地上的张万,心里欣喜万分,能得到当今陛下的称赞,自己是木匠中的第一人了吧?
“你还有没有别的会木匠的人?朕突然想起一件事,准备交给你办。”
忽然想到了什么,扶苏改口道。
“陛下,贱民还有三个徒弟,椅子的制作可以交给他们。”
“你还有三个徒弟?没想到你还是个大师傅?”
还有徒弟,扶苏愣了一下,木匠这个工作在秦国是没有多少出息的,和种田的百姓没什么两样,没想到还有三个徒弟,倒还有些出乎意料了。
“那你会不会种田?”
扶苏接着又问了一句。
“陛下,贱民家中有一些田地的。”面对扶苏的询问,张万老老实实回答。
“既然你会种田,那我交给你一件事情,办好了,升官!”
“贱民必不负陛下圣望!”
升官!张万听见这两个字,已经高兴的不知道说什么好了。
要知道,有战事升官还比较容易一些,但那也都是把脑袋挂在裤腰带上,那是拼命的事,能不能活下全靠自己运气。
没了战事,想要升官?难于上青天!
可今天陛下竟然说自己有机会做官?巨大的惊喜让跪在地上的张万浑身颤抖,喜出望外,口中大喊道。
“你随朕进来。”
说完,转身走向一旁的书房。
张万不敢迟疑,从地上爬起来,躬身跟着前边的扶苏进了书房。
“此物,你去种在你家里的田里,记得要日常看护好。”
扶苏指着书房里,几个鼓鼓囊囊的布袋,郑重说:“这布袋里装着的是我大秦的未来,关乎所有大秦百姓的肚子,你一定要万分上心。”
“如何种植,如何培养朕已经全都写在了这份竹简上了,按照这上面所写的去做。”
“贱民知晓。”
躬着身子的张万,听到扶苏郑重的话,重重的点了点头。
“下去吧。”挥了挥手,张万躬身退了出去。
扶苏给张万的那几布袋里边装着大米,小麦,玉米种子,大米是后世的杂交大米,一亩可产1600斤,换算到现在秦国那就是十三石(一石就是120斤),现在秦国一亩地,最多也就产200斤的粮食……
1600斤,足足8倍的产量!
玉米,小麦也都是后世中的种子,系统里每一种种子只提供一袋,多了没有。
只能通过种植,收获种子,然后再分发到各百姓手里,这个过程可能需要一年。
在种子没有出来之前,大秦的百姓还需要再等等。
“郎中令回来没有?”
闭目坐在陈万做好的椅子上,扶苏问道。
“回陛下,蒙将军今日刚到。”
“到了?”
睁开双眼,扶苏一脸惊喜。
“召他进来,再将蒙相、范相、李御使一起召来,告诉他们不用穿官服,穿常服。”
“诺!”
陆六回了一声,脚步飞快,往这几位的府邸而去。
蒙恬,在扶苏继位后,就已经下诏书将蒙恬召回。
蒙恬原本就是秦始皇身边的郎中令,负责秦始皇的安全,也就是传说中的保镖,而且是超级保镖。
能打仗,能打架,能杀人……只要和安全相关的,他都会。
蒙毅这会刚刚回到府邸,沐浴完毕,正准备去咸阳宫见陛下,就收到了扶苏的召见。
匆匆出门,一路进了咸阳宫。
不多时,四人出现在咸阳宫扶苏的书房内。
四人均没有穿官服,都是身穿常服,就连书房里等着几人的扶苏也是身穿常服。
陛下这是要出宫?
“陛下,你要出宫?”
书房里的四人看到扶苏身穿常服,好奇问道。
“不错,朕准备出宫去咸阳城看看,几位爱卿一起?”扶苏点了点头,对着书房里的四人笑了笑,说道。
“好,我这就去安排护卫。”蒙毅一听扶苏要出宫,去咸阳城,不敢大意,准备出去安排随行护卫。
“停!这次出宫,就我们几人,护卫就不用了,有你在还要什么护卫!”开口止住蒙毅,扶苏神色轻松说道。
“陛下,这……我一人之力恐怕应付不了危险啊。”蒙毅并没有死要面子,干脆了当的承认有危险自己一个人不行。
扶苏心里想了想,倒也是,真的有什么危险的话,蒙毅一个人还真的应付不了,自己现在已经不是公子扶苏,而是大秦皇帝,安全肯定是首位,今日不同往日,最终点了点头:“蒙将军,那就在安排几人吧,人数不要太多,都要身穿常服,不得露出身份!”
“诺!”
“那走吧。”
望着身边的十多人,又看了一眼旁边挤眉弄眼的蒙恬,扶苏无奈的说了声。
这蒙恬,说了让他少叫点儿人,还是叫了十几个人。
搞什么飞机这是。
从边境回咸阳也是,一下好几万人,现在又是如此,头疼。
这其实是扶苏后世的思想导致的。
不说他之前的身份,秦国长子,几百人这已经是低调的很了。
现在做了大秦的皇帝,身边这十几个神情肃穆,浑身上下满是煞气的侍卫,已经是低调到不能再低调了。
大秦现在其实不是很太平的,前有荆轲刺秦王,那谁又能保证那样的一幕不会继续出现呢?
扶苏原本计划最多十人的队伍,现在已经达到了二十多人。
在侍卫的重重保护下,扶苏和蒙恬等人,出了咸阳宫。
刚出咸阳宫外,街边叫卖的声音便此起彼伏。
真热闹啊!
这是扶苏登帝以来,第一次走出咸阳宫。
自律法颁布,扶苏就一直想要到咸阳城看看,看看大秦百姓的生活到底是如何,今天终于走出了那座在百姓眼中看来如同吃人的野兽一般的咸阳宫。
挥手遣散了跟在自己身后的侍卫,扶苏五人,悠然迈步走在这咸阳城。
“粟米饼咯,好吃的紧的粟米饼咯!”
“粟米饼?”
这玩意儿能好吃?第一次走出咸阳宫,来到咸阳城里,扶苏觉得很是新奇,对周围的所有东西都很好奇,听到粟米饼这个东西,立刻来了兴趣,快步走到摊前。
“老板,这个粟米饼多少钱?”
扶苏指着桌上黑乎乎的一块饼,问道。
“大人,这块粟米饼只需要一个秦半两。”
小贩瞧见眼前五人,身穿华袍,虽没有护卫跟随,但一瞧就不是寻常人家的公子,而且身后跟着的那四人,身上的气质也不是常人。
开口称了一声大人。
“蒙……大哥,你身上可有?”扶苏差点喊出蒙将军,但想到不能暴露自己的身份,立马改口叫了一声大哥。
“嗯,有,不是我说你啊,你每次出门都不带钱,次次都让我结账,我说弟弟,你这可不对。”蒙恬也是心思搞怪,听见扶苏的这声大哥,顺势就演了起来,嘴里还占了一个扶苏的便宜,称了一声弟弟,话里更是和扶苏开了个玩笑,说他每次都不带钱,还占自己便宜。
扶苏蒙恬这两人本就是同龄人,再加上边境两人关系极为要好,倒也没有那么多的凡俗。
但这话却是惹得身旁的蒙毅一阵白眼,瞪了一眼自己的哥哥。
心里腹诽:“自己这哥哥也太没礼了,若是以前公子还是长子时,也就罢了,现在公子已是大秦陛下,再这般没礼,未免太失礼。”
同行的王绾和李昙听到蒙恬的话,只是一笑,这蒙恬还是这般性子,在军中这么些年,搞怪的性子怎得还是这样。
面对弟弟蒙毅的白眼,蒙恬觉得无所谓,耸了耸肩,嘿嘿一笑。
接过蒙恬递过的钱袋,扶苏也看着蒙恬挤了挤眼。
这两人竟然就在这大庭广众之下,眉目传情……
“老板,给我来五个粟米饼。”
小贩接过扶苏递过的秦半两,将五个冒着热气的粟米饼递了过去。
“来,你们都尝尝,这东西你们平日没吃吧?”
五个粟米饼,扶苏五人一人一个。
看着手里黑乎乎的粟米饼,蒙毅、王绾、李昙皱了皱眉。这东西他们平日根本就不会吃,光是看着就已经没有多大的食欲,更别说吃。
身居高位,他们平日吃的,用的,喝的和寻常百姓根本就不是一个层次的。但手里的粟米饼是扶苏递过来的,皱着眉头,鼓起勇气咬了下去。
真难吃!
吃在嘴里就像是砂纸一样,粗糙的口感吃的蒙毅三人直皱眉头。
一旁的蒙恬可就和他们不一样了。
拿着手里的粟米饼,咔嚓就是一大口吃了下去,脸上还一副享受模样。
他本就是军中之人,平日里对于吃的喝的讲究不多,粟米饼这种东西在军中也是经常吃,特别是战时。这东西在军中每个将士的身上都能找到几块。
粟米饼就是他们的干粮。
轻轻咬了一口手里黑乎乎的粟米饼,慢慢咀嚼,扶苏皱了皱眉,确实是不太好吃。
干巴,粗糙,口感不细腻,而且又因为是炙烤过的,口感更不好了。
但扶苏仍是忍着,一口一口将手里的粟米饼吃了个干净。
“怎么样?几位?这粟米饼的味道如何?”
五人怀着不一样的心情,吃完了手里黑乎乎的粟米饼。
“味道还不错,刚出炉的粟米饼味道比起军中的干粮,好吃多了!”蒙恬首先发表了自己的意见。
味道还不错!刚出炉的味道好吃!
“这……真的好吃?”
蒙恬的话惹得其余三人诧异的看着他。
“这货是不是和军中糙老爷们生活的太久,味觉都没了?”
“这东西真的好吃?”
“咋了?你们这么看着我干啥?你们觉得不好吃?”
“不会啊,我觉得挺好吃的啊。”
蒙恬挠了挠脑袋,看着蒙毅、王绾、李昙三人一脸认真说道。
扶苏带着看好戏的神色,望着身后四人。
四人面对蒙恬的连连称赞,扶苏看好戏的眼神,最终艰难的摇了摇头:“这粟米饼的味道……有些……有些特殊。”
没办法,他们不能说不好吃,也不能当着扶苏的面撒谎,只能换了个词语:味道特殊!
“哈哈,你们也别装了。”
三人一脸生无可恋的样子,惹得扶苏哈哈大笑。这三人还真是死要面子。不好吃就不好吃呗,还不说不好吃,偏偏要换个别的词,来个口味特殊。
有趣!
蒙恬觉得味道不错,扶苏一点儿都不意外。
扶苏也在军中待过,也吃过这个粟米饼,味道真的不怎么样。秦国现在没有调料这个东西。盐是有,但寻常百姓想要吃到盐,很难。
主要是太贵了,百姓每年的收成养活一家老小都成问题,哪儿来的钱去买盐这样的奢侈品。
“不好吃吧?哈哈。”
“行了,行了,你们都别装了,别说你们觉得不好吃,我也觉得不好吃。”
扶苏的戳破惹得三人一阵尴尬,脸红了红。
“稻米,你们都吃过吧?觉得和粟米比起如何?”
“稻米口感细腻,而且做出的食物香味独特,令人闻之就食欲大增。”
大米现在被称为稻米,大秦已经有了,但因为产量极低,只能是达官贵人桌上的奢侈物。
两石,交了税赋后只剩一石左右。
两百斤多一点,再去除壳这些,能剩下一百四就是丰收了。
任务还远啊。
在心里稍微一算,扶苏就已经算明白老农的收成了。
“老乡,你们村子有多少人?良田多少?”
想了想,扶苏问道。
老农有些奇怪眼前这位身穿华袍的年轻公子哥,怎么关心这些问题,但也没有迟疑,恭敬回道:“我们这儿有五十人,良田估计有个二十亩。”
五十人,二十亩地。
算下来人均田地不多。
“老乡,有空没,带我们去村里转转?”
“有的,几位大人请。”
老农从田里出来,蹲在旁边的沟渠,洗了洗沾满泥土的手,带头向着村子走去。
“老乡,你们村里的律法普及如何?”
走在去往村子的路上,扶苏旁敲侧击问了一声律法的普及工作。
“做着呢,做着呢。”
老农有些摸不清扶苏几人是什么身份,不敢多说什么,只是口中说着普法工作已经来了,但是具体普及工作如何根本没有说。
呃……老农的回答让扶苏有些不知道怎么开口了,转头看向身后四人,打了个眼色。
身后四人也竖起耳朵听着,听到老农的回答,很是郁闷。
怕什么,我们还能吃了你不成。
“老乡,我们不是什么坏人,就是想了解一下新律法的普及工作,我大秦陛下颁布新律法,主要是为了咱们百姓好,现在新律法颁布有些时日了,你就没有对新律法的看法?你不要怕,当今陛下极为圣明,他也很是喜欢百姓发表自己的意见。”
“你且说说,新律法你觉得如何?”
王绾的年纪和老农差不多,他开口,也能收获老农更多的信任。
果不其然,看到王绾,老农有更多的亲近,满头银发的王绾让老农紧张的心放松了一些。
朝周围看了看,发现没有其他的人,低声开口道:“几位你们不知道,新律法虽然是极好的,可那也只是解决了一部分问题,严重的赋税并没有解决,这赋税还是和以前一样多,你们别看小老儿今年的收成不错,可那只是没有交赋税前,交完赋税后,小老儿那两石的收成,就得去掉一半,剩下的一半才是小老儿今年的收成。”
“你们说,虽然去掉了徭役和其他,但和我这些老实本分的庄稼人有多少好处呢?”
这……
这话王绾没办法接,只能看向扶苏。
经老农提醒,扶苏才想起,赋税,这压在百姓头上的一座大山,还仍旧压着,没有搬开。
点了点头,“老乡,赋税这个事儿,我想当今陛下应该也想到了,可能还没来得及开展,应该不久后就会减少赋税了。”
扶苏心里很是惭愧,自己嘴上说着大秦的根本是百姓,可自己却对于百姓的有些需求没有考虑到,这是自己的失误。
“希望如此吧。”
老农点了点头,不再开口,埋头带着几人往村里走去。
走了几分钟,已经能看到村口忙碌的百姓。
“宁叔,今天这么早回来?”
一到村口,村口忙碌的人纷纷对老农打着招呼,态度很是尊敬。
看得出,老者在村里颇有威望,很得人心。
“嗯。”
老农并未多说,仍是低头往村里走去。
村里的百姓对老农急匆匆的样子,很是不解。
看着跟在老农身后的扶苏几人,周围百姓眼中满是好奇。
这些人来村子里干什么?
这也不怪那些百姓感到好奇,扶苏他们几人的气质,穿着都不是百姓能够有的,几人出现在这破败的村子里,自然引得周围百姓一阵好奇。
周围百姓眼中好奇的打量,扶苏几人能够感觉到。
笑着对周围百姓打了个招呼:“各位老乡,你们好啊。”
这不打招呼还好,一打招呼周围百姓纷纷不敢再继续打量,转身低头继续忙着手里的活计。
一时间,气氛很是尴尬。
扶苏原本想要和周围百姓打成一片,可谁知道,自己就是打了个招呼,就让别人不敢再打量自己,也没人敢和自己搭话。
蒙恬看着扶苏尴尬模样,嘴角微动,压着笑意,望了一眼周围百姓。
“哈哈,这些百姓有意思。”
“走吧。”
既然没人和自己搭话,那就走呗。
笑了笑,几人快步跟上已经走出一段距离的老者,在村里溜溜达达的转着。
十分钟后,村口。
一屁股坐在村口的石头墩上,扶苏心里一阵感叹。
大秦的百姓生活还真是不容易。
整日的劳作,一年到头只能勉强饱腹,严重的税赋,也在压榨他们的劳动。
住的不好,吃的不好,活的不好……
望着村口那群互相开着玩笑的村民,扶苏一阵恍惚。
虽然生活如此艰难,但这些百姓却仍旧是活的开心。
其实主要是没办法,他们改变不了什么,既然改变不了什么,又何必去担心那些自己无力改变的事情呢?
“宁老,你们村里主要种植的粟米,除了粟米你们还种别的吗?”
在村里转了一圈,扶苏已经知道了自己身边的老农名叫宁贵。
“还有一些小麦,除了这些别的都没有了。”
在村里转悠的时候,扶苏一路都在和老者打好关系,现在老者已经没有了当时的防备心,面对扶苏的询问,也不再隐瞒。
“嗯,我知道了。宁老,你可有职位?”
扶苏见村里的人对自己身边的宁贵,很是尊敬,心中有一个打算。
“哈哈,大人说笑了,小老儿一个普通百姓,如何能当得职位。”
宁贵笑了笑,说道。
“宁老,那你是否愿意做这个村的村长?”
“村长?”
“就是里长。”
“这……大人,你就别逗小老儿了,小老儿怎么可能做的上里长,别开玩笑了。”
宁贵笑着摇了摇头,说道。
见宁贵这幅模样,扶苏并未多说什么,只是轻轻点了点头。
一时间两人都不再说话。
扶苏望着村口几个有模有样练武的孩童,一阵恍惚。
一阵微风吹来,惹得那几个孩童放下练武的心思,追逐被微风吹动的落叶。
冬天快来了。
“弟弟,我们该回去了。”
蒙恬轻轻的说了一声。
“嗯。”
“宁老,我们就先回去了,以后有时间再来找您聊天。”
和宁贵说了一声。拍了拍屁股,扶苏站起身来,准备回去。
“好,大人,不知……不知您刚才说的是真的吗?”
宁贵望着站起身来的扶苏,吭吭哧哧道。
“什么?哦,你可以试着等等,万一是真的呢?人要有梦想,不然和咸鱼有什么分别呢?是吧,宁老。”
宁贵的话让扶苏愣了一下,随后一想,就知道了宁贵说的是什么事了,神秘的笑了一下,并没有直接回答宁贵的话。
转身和蒙恬四人,缓缓走向咸阳城。
看不明白。
望着缓缓离去的五人,宁贵摇了摇头,是自己想多了吧。
最新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