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唐科举分为常科和制科。
区别在于,一个是每年春夏之交都有的常规考试,一个是皇帝需要某方面的特别人才时,指定科目的特定加考。
袁客师参加常科科举是好事啊….可是为什么老袁笑得这么勉强?
杨谦下意识研究一下袁客师的气象后,就明白了老袁的心思。
原因无他,按照命数显示,二师兄这次科举十有八九会落榜。
怪不得老袁会心累,他提前看到了结果,却还要看着儿子碰壁。
不过杨谦倒是从袁客师气象中看到一丝贵气,这说明,二师兄日后还是有官做的。
只是官职不会太高。
如此也好,能安安稳稳过一生,也不错了。
杨谦想明白袁客师的命运后,便不再纠结,转而对袁天罡说起他准备搬离清虚观之事。
这时,袁客师告罪离开,要回房温书。
袁客师性格很像老袁,淡泊清静,对于杨谦不是很热情,只当他是普通小道士。
杨谦也没太在意,毕竟清虚观的道长都差不多是这样。
“不知少主要搬去哪里?”
袁天罡对于杨谦的离开倒是早有预料。
最近,袁天罡发现杨谦的气象越来越复杂,越来越神秘,让他逐渐捉摸不透了。
清虚观是小庙,容不下少主这尊大神。
“我让嫣然去找房子了,看她喜欢住哪。”
杨谦语气随意,说到这里,他补充一句,“顺便告知师父一声,我己把嫣然收入房中。”
袁天罡微微一笑,拱手说道,“恭喜少主小登科。”
杨谦轻轻点头,“师父知道独孤倩来过吗?”
“独孤倩来过?”
袁天罡有些惊讶,“她可是外侯官组织中最为可怕的刺客,她来长安要做什么?”
显然,袁天罡对独孤倩也有点忌惮。
这倒让杨谦有点好奇,老袁在外侯官队伍里究竟负责做什么的?
毕竟老袁看起来毫无战斗力啊。
“独孤倩并没有恶意,她似乎把嫣然当成女儿看待,这次过来.…嗯,道别的意味多一点。”
杨谦半猜测地说道。
“原来如此,看来她的心也老了。”
袁天罡微微点头,似乎有点伤感。
“对了,师父你老人家见多识广,知不知道哪里有好的茶园?
我想做一点茶叶生意。”
这个年代,喝茶还不是特别流行,杨谦熟悉的那些后世名茶,很多都还没存在。
老袁见多识广,没有私心,向他请教是最好的。
“茶叶生意?”
袁天罡轻抚长须,“为师确实知道不少有名的茶园,但都被大商贾盯着,少主渠道不通的话,贸然进去,不一定能赚钱...袁天罡的意思是,杨谦是圈外人,不懂行情,硬要插进去,就得打价格战竞争,很容易亏本。
“师父放心,我有自己的办法。”
杨谦笑着说道,“只要是高档的茶园就行了,最顶级的那种。”
虽然杨谦不懂现在的茶叶生意怎么玩的,但他知道,只要营销做得好,多得是有钱人买单。
后世的顶级茶叶,可以卖到几万块一两,进货价再高还能比这个高?
而营销炒作,杨谦脑海里的知识,完全可以碾压大唐所有茶商。
他才不担心亏本。
“既然少主如此有信心,那为师就不多劝了。”
袁天罡竖起两根手指,“世上最有名的茶叶来自两地,一是吴越的顾渚紫笋,二是西蜀的蒙山紫笋。
两者都是可以用来当皇室贡品的名茶。
而其中,又以西蜀的蒙山紫笋尤为出名....就这个蒙山紫笋了!”
杨谦听完老袁的描述,就觉得这生意妥了。
出皇室贡品的茶园.…啧啧,省了多少营销费啊!
“不过,这茶园在蜀中,倒是有点麻烦,山高路远的,出差麻烦啊!”
杨谦摇头感叹,他可不想为赚一点钱出苦差。
但不出差似乎又不行,毕竟茶叶挑选和炒制,都得现场处理,杨谦不放心把核心技术交给外人。
“呵呵呵...”袁天罡忽然失笑出声,“少主,你是不是忘记为师的身份了?”
杨谦心念一动,老袁是大隋外侯官蜀中首领……他有办法解决自己的难题?
袁天罡左右看了一眼,确认没有外人后,压低音量说道,“隋亡之前,为师表面身份蜀中资官县县令。
蜀中资官县盛产铁矿和矿盐,为师主要负责为朝廷筹集盐铁,有严密的送货渠道,而且也有一群足够忠诚的属下...”袁天罡说这话时,声音虽然不大,但语气充满自信,让杨谦虎躯一震。
杨谦明白了,原来老袁的真正职能是搞后勤的!
在封建时代,盐、铁都属于朝廷重点监控的战略物资,能负责管理这些项目的,都不是一般人。
怪不得老袁明明没什么战斗力,却是外侯官蜀中首领。
怪不得自己会被送给老袁抚养长大,原来都是有原因的。
“也就是说,收购茶叶的事情,可以交给那些属下处理?”
杨谦试探问道。
袁天罡点头,“他们虽然不再想着复国,但不会拒绝为师安排的任务。
少主有什么要求,尽管吩咐就是了,为师捎个信过去,肯定能把事情办妥....杨谦感叹,老袁真不愧是自己的福星啊,这么麻烦的事情,一句话就搞定了。
“师父,等我买到宅子,你要不要一起搬过去住?”
杨谦忽然问道,他己经彻底把袁天罡当成自家长辈看待了。
“到时候再看。”
袁天罡一脸淡然,浑身透着自然和谐的气息,“为师是修行人,在哪都一样,无妨的。”
杨谦点点头,茶叶购买渠道算是解决了。
接下来他还要把炒茶处理法和出售茶叶的铺面定下来。
……杨谦和袁天罡商量茶叶事宜时,皇城中书省政事堂,关于给杨谦定爵的议论,正进行到关键时刻。
经过为时将近一个时辰的讨论,在座几位高官的意思都己经相当明朗。
中书令房玄龄始终保持着和稀泥的态度,多次表示,自己紧跟陛下脚步,陛下乐意给杨谦封什么爵位,他都赞同。
而礼部尚书豆卢宽则多考虑程序上的问题,像杨谦这样白身封爵的情况,没有前例。
即便杨谦身为大唐国师,那也只是荣誉称号,不是职事官。
所以豆卢宽的意见是“再研究研~究”。
至于代理侍中王珪,因为最了解李世民的态度,加上找杨谦算过运程,心里承了人情,是最支持给杨谦加封重爵的。
而前任兵部尚书,现在的检校侍中兼吏部尚书杜如晦态度却很奇怪,他竟然是最反对给杨谦封爵的人,理由很简单,西个字,没有军功。
眼看局面陷入僵局,王珪终于忍不住放大招了。。“诸位大人....王珪脸色凝重,却压低声音,“按说本官不应该提这件事的,但事到如今,不得不说了。
诸位大人可曾想过一个问题,陛下为何急着要给小国师封爵?”
王珪这话一出,房玄龄、杜如晦、豆卢宽都露出诧异之色。
他们确实没想过这问题,下意识以为是李世民不愿薄待有功之臣而己。
可是王珪这么一说,似乎另有隐情?
“请王大人赐教!”
房玄龄率先开口说道,王珪可是天子近臣,一定知道更多内幕,还是问个清楚为好。
杜如晦和豆卢宽也露出请教之意。
“房相、杜相、豆卢大人,应该知道襄城公主己到适婚之龄了吧!”
王珪稍微提点一句。
在座几位都是人精,听到王珪这么一说,顿时明白怎么回事了。
陛下有意将襄城公主许配给小国师?
这倒是个大八卦啊!
房玄龄、杜如晦、豆卢宽露出恍然之色,怪不得陛下那么急着要给杨谦封爵。
如果杨谦一介白身当了驸马都尉,哪怕襄城公主不介意,外人也会说闲话的。
“而且,这也是皇后的意思。”
王珪再放一个杀招。
房玄龄几人脸色顿时再变,长孙皇后可是一代贤后啊,不能让她为难,这事得尽快办妥才行!
房玄龄想了想,沉声说道,“本官以为,小国师提前两月预警灾害,并献上赈灾良方,替朝廷分忧,拯救黎民百姓性命以十万计,功劳颇高。
可实封六等开国县侯,食邑千户!”
明确了李世民和长孙皇后的想法后,向来谨慎的房玄龄,马上第一个表态了。
唐初爵位分为九等:一等亲王,食邑万户,正一品;二等郡王,嗣王,食邑五千户,从一品;三等国公,食邑五千户,从一品;西等开国郡公,食邑三千户,正二品;五等开国县公,食邑一千五百户,从二品;六等开国县侯,食邑一千户,从二品;七等开国县伯,食邑七百户,正西品上;八等开国县子,食邑五百户,正五品;九等开国县男,食邑三百户,从五品上。
食邑,是指封地贵族可以向封地内的人家收租,代替禄米。
一般来说,每户人家至少有三个劳动力。
一年下来,每个劳动力需要向封地贵族缴纳的租金、劳役价值,折合成大米大概是10~15石。